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SAFT專欄》債務貨幣化、風險以及貝南克的意圖

15:46 10Feb11 -(重發)《SAFT專欄》債務貨幣化、風險以及貝南克的意圖
(重發以補上遺落段落)
(本文作者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Jim Saft 編譯 艾茂林/肖群英/石冠蘭
路透美國阿拉巴馬州2月10日電---在全球頻現通脹升溫跡象之際,債市投資者還會對美國公債忠心耿耿嗎?
歸根結底,就如同對所有銀行甚至央行一樣,這終究還是一個信任問題.
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主席貝南克周三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露面,當被問及美聯儲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措施是否等同于貨幣化(也就是政府印錢還債)時,貝南克的表述有點意思:"貨幣化是指通過創造貨幣,永久性增加貨幣供應.而(量化寬鬆)是臨時措施,以後會逆轉的.貨幣將恢復正常化,未償賬款和通脹都不會持久地上升."
其錯誤之處在於,為了購買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公債,貨幣正在被創造出來.正確之處在於,貝南克能夠避免通常伴隨著貨幣化的災難,只要他能夠令全球投資者相信,他不僅有收回量化寬鬆的意願,而且未來能在恰當時機做到這一點.
貨幣化是一個具有煽動性的詞匯,因以往通過使用新印鈔票購買債券以彌補財政收入缺口的實踐收效不佳,導致螺旋式上升的通脹,令債權人利益受損且扼殺實體經濟.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你可以拿所有錢來打賭,所有之前使用新印鈔票購買他們自己發行的債券的中央銀行家亦都曾承諾,將在為時過晚之前收回多餘貨幣.而他們中的許多也的確這面做了,包括在二戰期間及以後一段時間的幾位美聯儲主席.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副總裁Daniel Thornton給出了略微寬泛但仍具有自我指涉性質的貨幣化定義,從本質上說貨幣化不能通過央行舉措、而只能通過對比一國央行的績效與其目標來(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publications/es/10/ES1014.pdf).這一定義很好,但使投資者除了依賴于信心之外別無他法.
**尚未浮現恐慌跡象**
至少目前為止的跡象都表明,全球債券買家還是信任貝南克的;自去年8月第二輪量化寬鬆提上日程以來,一項衡量未來五年通脹預期的指標上升約1個百分點,但迄今只升到頗為溫和的2.8%左右.雖然指標上行或代表通脹失控的風險加劇,但同時也反映出對經濟增長的信心日益增強.
盡管市場對預算和經濟的中長期狀況心存擔憂,但貝南克還是處於一個相當強有力的位置:在他身後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以及首要儲備貨幣美元.
話雖如此,但如果市場一旦喪失信任,將會迅速產生毀滅性衝擊,不會是逐漸滲透,只會是突如其來殺個措手不及.
貝南克在最近講話中幾乎沒有透露出會很快重新考慮當前量化寬鬆計劃的意思,但他同僚們的熱忱已大大下降.
"除非經濟和金融體系遭遇意外衝擊,否則我認為當前一輪公債購買計劃已是在挑戰極限,"以強硬通脹立場聞名的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費希爾周二講話時說.
"我對進一步擴大資產負債表非常小心;實際上,考慮到當前的經濟和金融環境,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建議推行又一輪貨幣寬鬆措施,我很難說不會投下反對票."
費希爾接著譴責國會造就了這一債務,但傳遞的信息是明確的,其中蘊含的擔憂也一覽無遺:貨幣化應予以撤回.
同一日,里奇蒙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拉克爾發表演講稱,鑒於數據好轉,建議美聯儲考慮調整自量化寬鬆,而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洛克哈特則表示,他認為目前6,00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在6月末到期後,沒有必要增加債券購買.
除非貝南克改變其論調,否則這些仍屬少數派觀點.考慮美國就業市場釋出的信號參差不齊,不要指望下個月貝南克就改變其論調.
記得去年的情形吧,當美聯儲從第一輪量化寬鬆舉措中撤出,卻發現經濟日益走向疲軟.而只有在貝南克8月末承諾發起新一輪債券購買計劃後市場才見復甦.
目前來看,控制權仍握在貝南克手中,但要密切關注債市動態.(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