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超寬鬆貨幣政策或已完成使命,回歸常態是必然

17:09 06Apr11 RTRS-《全球經濟分析》超寬鬆貨幣政策或已完成使命,回歸常態是必然

* 若歐洲央行本周升息,或將標誌著後危機時代的拐點
* 數年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或宣告終結
* 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也將回歸常態
路透倫敦4月6日電---盡管未來數年仍會感知得到信貸危機的回響,不過本周或許標誌著危機演進過程中的又一個裡程碑.
為了防止爆發全球性信貸危機、銀行破產潮以及一場世界範圍內的大衰退,西方國家央行實施了長達三年半的超常規的貨幣政策,力度空前.三年半後的今天,這些國家的央行似乎已接近"政策常態化"的起點.
若如外界廣泛預期的那樣在周四升息25個基點,歐洲央行(ECB)將為全球四大央行(簡稱G4央行)--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以及歐洲央行自身--回歸常態貨幣政策鋪就道路.掌控著全球四大儲備貨幣的G4央行,無疑也掌控著全球貨幣和流動性的供給.
英國央行預計將繼歐洲央行之後于今夏加息,美聯儲預計也將在年底前加息,從而結束這一輪"印鈔"計劃.雖然日本央行也許會在印鈔計劃中更進一步,但這更有可能是為了應對上個月地震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一旦災後重建走上正軌,將會很快撤出.
在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推動全球通脹上升、第一季世界經濟增速年率遠超4%的背景下,支持收緊貨幣政策--抑或至少結束緊急資金措施--的大圖景正變得愈發清晰.
此外,縮減西方的大量流動性供應規模,以及小幅調高接近于零的利率,或使得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也得以趨向"正常化".
由於擔心追逐收益的資本可能戳破資產泡沫,且擔心本幣過度升值,很多新興經濟體被迫迴避以加息來抵禦"量化寬鬆"的做法,而更偏向于使用行政手段控制大量信貸所助漲的通脹,即所謂的"量化收緊".
中國央行周二再度上調利率,為去年10月以來第四度加息,這可能也是贊同重回收緊方向一個舉措.
"從全球來看,我們預計貨幣政策會逐步更趨於常態,"巴克萊的分析師Frank Engels本周對客戶表示.
此外,對一些經濟體而言,利率還處於上升的起點水平.
摩根士丹利編制的涵蓋全球最大的20個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央行的名義"全球政策利率"目前為2.5%,仍遠低於全球經濟增長率.
但摩根士丹利預計,該利率在年底前將升至2.8%,2012年底前將升至3.6%.
縮小一些範圍看,涵蓋10國集團(G10)發達經濟體的利率僅為0.6%,但同樣地,該利率年底前料將小幅升至0.9%,明年年底前料升至2.3%.
<^^^^^^^^^^^^^^^^^^^^^^^^^^^^^^^^^^^^^^^^^^^^^^^^^^^^^^^^^^^^^
* 瀏覽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利率圖表,請點選鏈接:(http://r.reuters.com/zyb88r)
* 瀏覽美元、歐元和英鎊年底隱含利率圖表,請點選鏈接:(http://r.reuters.com/zuz78r)
* 瀏覽新興經濟體銀行準備金率圖表,請點選鏈接:(http://r.reuters.com/xuj68r)
* 瀏覽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的資金流動圖表,請點選鏈接:(http://r.reuters.com/tef88r) ^^^^^^^^^^^^^^^^^^^^^^^^^^^^^^^^^^^^^^^^^^^^^^^^^^^^^^^^^^^^^^^>

**是領頭羊,還是鑄成大錯?**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歐央行以前就出現過這種情況.
即便歐央行在2007年是第一個認識到銀行業和信貸問題嚴重性的央行,並在當年8月向銀行體系緊急注資約1,000億歐元,但在2008年7月其操之過急地開始加息,不過隨著危機的進一步加劇,無奈之下,歐央行的政策方向出現"U"型反轉.
有許多人認為,其再次重視通脹的同時,忽略了金融問題的發酵--這次是歐元區正面臨主權債務危機且區內二線國家在加強撙節舉措--他們擔心歐央行周四加息可能再次鑄成大錯,而不是成為其他央行的領頭羊.
可以肯定的是,在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本已緊縮財政且失業增加的經濟形勢之下,歐央行若加息可謂是雪上加霜,不會贏得任何感激.
但由於歐元區通脹率已經比目標高逾0.5個點,且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正以20年前兩德統一以來的最快速度成長,因此歐央行維持區內物價穩定的首要使命暗示,其有必要上調利率.
歐央行可以在這麼做的同時,繼續對困境國家提供非常規支持.
但現在情況已經由局部蔓延至地區,甚至是全球了.
Axa Investments首席分析師Eric Chaney堅稱,通脹目前已經是典型的全球性問題.油和食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全球需求上升推動,廉價資金帶來的全球流動性充足及全球資本冒險意願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西方國家經濟全面復甦以及新興經濟體強勁成長的帶動下,只要全球經濟增速繼續超過4%,那麼全球物價漲勢就難以很快出現逆轉.
僅今年第一季,布蘭特原油期貨就躥升25%,軟商品價格亦跳漲10%.以玉米價格為例,漲幅就高達20%.
這種漲勢無助於改善葡萄牙、愛爾蘭和希臘人民的生活,相反只會進一步打壓人們的實質收入,貧困和老年受助對象的固定收入受到的影響通常最大.
除非全球經濟成長和需求再次驟降--目前金融和經濟領域都沒有這樣的跡象--否則,全球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貨幣政策緩步恢復正常可能是上上策.(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