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IMF贊同資本管制,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看法分歧

12:02 06Apr11 RTRS-《全球金融焦點》IMF贊同資本管制,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看法分歧
* 關於資本管制的爭論暴露IMF內部緊張關係
* IMF稱新框架將指導政策建議
* 發達經濟體希望把資本控製作為最後手段
* 新興市場希望在政策方面有靈活性
路透華盛頓4月5日電---在周二發表的一份文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表示支持資本管制,暴露出其內部的緊張關係.
新興市場希望得到IMF的支持,以阻攔可能破壞金融穩定的熱錢流入,但仍對於IMF可能推行不受其歡迎的政策感到警惕.
另一方面,追求自由市場經濟的發達經濟體,則不喜歡放行資本管制的主意.他們認為,應該慎用這種措施,最好把它作為最後手段.
最終,IMF決定把它的這份文件稱為"框架",而沒有稱為"指導方針",一些國家認為後者的約束色彩太強.該文件反映出了這些分歧.
IMF表示,這份框架文件為在如何控制熱錢流入新興市場達成共識邁出了重要一步.這種熱錢流動可能刺激資產泡沫和通脹.
這個框架打破了IMF長期以來在資本管制方面的禁忌,幫助成員國能夠選擇包括資本管制在內的政策,以阻止大量資本的意外湧入.
在IMF的政策選擇中,居於前列的是允許貨幣升值,同時在外匯儲備不足時可以購買外匯.其他政策選擇還包括降低政策利率、收緊財政政策以便為確保通脹目標或經濟並未過熱時給貨幣寬鬆政策保留空間.
IMF稱,如果認為一國的貨幣並未低估,且經濟過熱,財政政策也沒有收緊空間,則可以考慮實施資本管制.不過IMF不建議在貨幣被低估的情況下採取管制,或將其用作其它政策的替代措施.
IMF成員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亞洲經濟危機.當時IMF及其最大的出資國都認為資本管制是有害的,IMF敦促許多亞洲成員國採取痛苦的撙節措施.
而現在,這種共識已經土崩瓦解.2008年和2009年IMF曾支持愛爾蘭採用資本管制控制該國的銀行業危機.
很多新興市場國家正在考慮採用資本管制應對大量資本湧入,以緩解經濟風險.大量資本湧入令這些國家本幣升值,侵蝕其出口的競爭力.

**誰之過錯**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指責,正是發達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例如美國隔夜利率接近為零,導致"熱錢"湧入,使貨幣政策的抉擇變得複雜.
IMF成員國最近一次討論此框架的會議引起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強烈不滿,認為IMF根本沒有追查究竟是什麼導致資本湧入.
巴西駐IMF代表Paulo Nogueira Batista對路透表示,IMF的這份文件"態度偏向,分析也存在缺陷."
"文件試圖為部分成員國設定指導方針,這或明或暗地限制了這些國家的政策選項,"他說.
他認為,面臨大量的、不穩定的資本流入的國家在政策選擇上應有靈活性和自主權.
"報告淡化了導致資本流入飆升的供給因素,"Nogueira Batista說,"我認為,當前的討論旨在為IMF更多地介入新興國家政策做鋪墊."
巴西經濟快速增長,及兩位數的利率一直是大量資本流入該國的原因.資本流入大幅抬高了巴西雷亞爾的匯價.
IMF表示,將在年中發表的報告中探討推動資本流動的因素.報告將涉及全球最大的幾個經濟體,比如日本、中國、美國、和歐元區.

14:04 06Apr11 RTRS-《熱點透視》IMF首度贊同阻止熱錢流動,或為危險的輕松選項
(本文作者為熱點透視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Martin Hutchinson; 編譯 石冠蘭
路透華盛頓4月5日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贊同阻止熱錢流動.鑒於近一段時期有如此大規模的熱錢肆虐,這或許聽起來像個不錯的決議.但這樣的資本管制對於全球經濟將帶來龐大的不透明成本,並縱容產生財政無紀律.新興市場當局應抵制這一誘惑.
IMF現任總裁施特勞斯-卡恩對長期以來所奉行的政策立場的轉變,也許有些出人意料,但就其發生的時機來看卻並非如此.由於世界範圍的寬鬆貨幣政策已導致全球外匯儲備自1999年以來增長了四倍,且引發了大量非官方熱錢四處尋找投資機會,管制資本流入就成為一種流行的觀點.當如此規模的資本流向某個實力不夠雄厚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時,資金泛濫將壓垮力圖控制局面的當局.
在研究了流入巴西、韓國、土耳其及其他國家的資金流之後,IMF發現管制可將資本轉向股市,減少國內信用膨脹,並使經濟體在危機面前更具韌性.
有些時候的確如此,比如,在2005年前後非理性主導下的東歐瑞郎房貸狂潮時期.但其他管制方法,比如限制抵押槓桿,則可以更好地解決市場異常,而且不會阻止更多合理的跨境資金流動.
對於各國政府而言,資本管制是一項危險的輕松作法.比如,巴西一直因高利率吸引巨額資本流入.而造成該國高利率的一部分原因是過度的政府支出.為避免經濟陷入過熱狀態而採取的舉措阻止了該國貨幣升值,不過也導致了進一步的財政無紀律性.
在其他案例中,大宗商品熱潮可能造成收支失衡,並可能引發匯率高估的"荷蘭病",抑制其他領域的發展.不過智利和挪威都表明,建立平準基金可以在不必進行資本管制的條件下解決這樣的問題.
阻止資金流入最終將妨礙資源優化配置.存在著更好的選項,包括一國允許本國貨幣升值,或買入他國貨幣.IMF至少已將這些舉措與收緊財政政策一道置于政策選項單上方.但打開管制的大門,可能只會激發這一風險重重的策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