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 不是僅供參考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傅沁怡】
2009.10.09 03:34 am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再度和炒匯熱錢「槓上了」。彭淮南昨天親自下令提供包括來自聯合國、七大工業國(G7)和諾貝爾經濟學得主Joseph Stiglitz的說法,強調匯價波動過大可能衝擊經濟金融穩定,且對危險的熱錢應加以管制,清楚向炒匯熱錢下了宣戰書。
只要對彭淮南略有認識的人都知道,彭淮南提供的「參考訊息」,通常都不僅是「參考」這麼簡單,背後常隱含央行政策態度,也等於是對市場的另類示警。
特別是這幾天,央行大動作干預買匯,讓新台幣匯價難以再越32元雷池一步,市場都心知肚明央行已表態不可能對投機客讓步;但大家也關心,央行下一步法寶究竟是什麼?
台灣已開放資本管制,央行就算有再大的對抗熱錢壓力,也很難回頭管制資本、禁止資金進出,限制資金必須停留的最短期間固然可行,但停留的資金還是未必會投入股票市場,反而可能嚇跑想投資台股的外資。
另外一方面,央行當然也可以老調重彈,再提出要求外資必須先買股、再結匯的規定,但這個議案先前就未取得金管會支持,長期來看,同樣不利台灣股市升等已開發市場,並可能削弱外資投資台股的意願和進出彈性。
央行想痛擊投機客,除了道德勸說和干預之外,比較有效的方式便是調整準備率,但目前外幣存款準備率已降至0.125%,央行再降空間有限,看來看去,從限制外資匯入後可投資的短期工具著手,是防杜熱錢藉買股之名、行炒匯之實較可行的辦法。
對央行來說,不可能無限量砸錢干預來死守32元關卡,更何況央行一手買美元、一手又要發行存單收回新台幣,成本也相當可觀。央行所以沒有採取行政手段逼迫炒匯熱錢離開,考量點是不想連累股市,但限制流動資產用途對真正買股的外資影響其實不大。
證期局昨天強調不排除和央行進一步聯手限制外資流動資產運用,也透露央行私下可能已和金管會密切溝通,準備一起對抗投機客。換言之,央行昨天發布的「參考訊息」透露央行已備妥工具和其他因應措施,何時出手就看投機客是不是知所進退了。
彭淮南「選譯」的參考訊息
一、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接受泰國國家報(The Nation)訪問稿(2009/8/25)。
當心熱錢來的容易,去得也快,靠它帶動經濟強勁成長,可行不通。貴國必須表明立場:歡迎長期投資的資本流入;投機炒作我們沒興趣,而且我們會課徵資本利得稅。貴國必須體認到熱錢非常危險,千萬要記取1997年的教訓。唯有能夠增進經濟生產力的資本流入,才值得讓它進來。
二、聯合國「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09」概論(UNCTAD,2009/9/7)。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驗證明:資本管制並非無效或有害;不同類型的資本流動,可藉由不同的工具加以有效限制。這些工具包括:全面禁止、規定資金必須停留之最短期間、法定準備率,以及對境外貸款課稅以抵銷利差。也可將數項工具綜合起來,靈活運用,以符合各國之特殊需要。通常,針對民間資本流動而實施的工具,可與審慎的國內金融監理適當連結或互補。至於資本帳則可採取逆循環(counter-cyclical)的方式來管理:景氣好時,限制國外負債過度積累;發生危機時,抑止資金外逃。總之,若各國不再視大量、急速的資本流入為經濟強勁的徵兆,而察覺它可能導致失衡(disequilibrium),嚴重衝擊總體經濟穩定及貿易,這就是一種進步。因此,國際貨幣基金基於其監理職責,應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Articles of Agreement),積極鼓勵各國在必要時採取資本管制。
三、G7公報(2009/10/3)
匯率過度波動與失序變化,會對經濟金融穩定造成負面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