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 02Jun11 -《全球債市分析》"核心公債"價格扛住多重利空襲擊,一反市場看跌預期
* G4或"核心"10年期公債的收益率今年全線下滑
* 公債價格扛住多重利空襲擊,打破預期
* 量化寬鬆與央行買盤令局面更複雜
* 重倉持債的養老基金會否成"替罪羔羊"?
記者 Mike Dolan 編譯 隋芬/蘭秀娟
路透倫敦6月1日電---在充滿意外的這一年,投資者的最大困惑之一也許是,美國、英國、德國與日本(G4)的10年期公債收益率(殖利率)緣何全都跌破了2010年底的水平.
要麼發達經濟體可能正滑向又一場衰退--這將有悖于今明兩年經濟增速都將超4%的預期以及上漲中的股價;要麼就是全球投資者根本不認為未來10年能有任何"穩當"的遠高於3%的名義年收益率.
在今明兩年全球通脹率料分別達到4.5%與3.4%的環境下,這有點不妙.
另一種看法則是,政府干預--比如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的公債購買即量化寬鬆計劃,加之外國央行的需求,已足以壓低收益率.
但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QE2)將於本月結束,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央行相比2010年底已在減少硬通貨儲備積累,市場走勢似乎還未對此有所反映,頗為怪異.
"隨著美聯儲停止購買,長期美債收益率可能上升,10年期收益率或接近4%,"巴黎銀行資產管理的策略主管Vincent Treulet稱.其言論呼應了數月來多家資金管理公司的類似看跌觀點.
"很大程度上,情況將取決於必須入市以替代美聯儲的民間投資者,他們將作何反應."
然而在目前的水準,很難找到承認正在或者打算買入"核心"政府債券的民間投資者.
比如,全球最大的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一直在繞開公債,其將美國公債所謂的"無風險回報"說成是"無回報的風險".像羅杰斯(Jim Rogers)這樣的投資老手則表示,他們迫不及待要"做空"美債市場.
據摩根大通一項調查,5月初在資產組合中低配美債的投資者的比重升至一年來最高.
回到今年1月,路透當時走訪的分析師預估中值顯示,上述國家的指標10年期收益率在2011年間將會衝高.
這麼看來,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還是較大的走勢變化只是被推遲了?
-----------------------------------------------------------------
相關圖表: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http://link.reuters.com/buf92k)
美聯儲出台QE2以來的市場走勢:(http://r.reuters.com/gew59r)
美國核心通脹升高:(http://r.reuters.com/duk59r)
-----------------------------------------------------------------
**做空為時過早?**
債市多頭指出,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已觸頂,危機導致閑置產能和長期失業率高企,意味著經濟體仍十分脆弱,難以承受任何實質性的加息,盡管歐洲央行(ECB)今年已加過一次息.
多頭還認為,基礎通脹僅僅是被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所誇大,這些價格很快就會趨穩.
多頭還提到,盡管存在對歐元區金援和歐洲央行加息的曝險,但德國的預算處於良好控制中.許多歐洲基金從有違約之虞的歐元區二線國家出逃,它們可能已遷移至避險的德債市場.
盡管英國仍受助于本國央行的公債購買計劃,但至少已開始著手處理預算膨脹的問題.與此同時,日本經濟遭受3月地震重創,且該國擁有數目龐大的固定儲蓄,均支撐其公債價格.
但無論是否接受以上多種觀點,美國的經濟前景可能最令觀察人士們苦惱.
第一季美國經濟增長確實平淡無奇,且自那以來的經濟數據亦較黯淡.自1月以來,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下跌0.25點,相比之下,同期美國股市<.SPX>卻錄得6%的漲幅,好於全球整體表現.
10年期美債收益率現持於3%略上方,低於4月3.2%的基礎通脹率,且至少比美國密西根大學調查的一年期通脹率預期低了整整一個百分點.
標普在4月曾威脅要下調美國"AAA"的債信評級,因美國缺乏預算削減計劃,在提高舉債上限一事上政治紛爭不斷,且第二輪量化寬鬆即將結束,而同期公債收益率卻走低,這仿佛是上演了一出時代交錯的劇目,不會同時出現的景象同時出現了.
**養老基金面臨的問題**
似乎只要擁有了能夠印製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超級特權",就可以免除所有的債務罪惡,因沒人相信美國將會或可能會發生債務違約--即便美國令外國持有的美元債務貶值.海外債權人持有約30%的美國債務.
若主權違約再次成為投資者口頭禪的一部分,那麼上述認識或足以成為當前形勢下的一劑安撫良藥.目前全球範圍內存在對高評級證券的結構性缺口,而對這些證券的需求卻在不斷上升,主要來自面臨監管壓力的銀行業,以及在股市中遭創且面臨負債匹配壓力的養老基金.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調查顯示,躲避股市動蕩的養老基金在過去10年將債券的投資配比增加一倍,並延續著這樣的轉變模式.如此看來,這些養老基金或是在投資回報上給自己出難題.
如果像養老基金這樣的長期投資者確實是推低公債收益率的主要動力之一的話,那麼未來幾代領取養老金的人,及其資金不足的養老計劃或將為之買單.(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