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西方世界遭遇"中年危機",力量對比向東方傾斜

09:54 04Aug11 RTRS-《全球經濟分析》西方世界遭遇"中年危機",力量對比向東方傾斜
(本文由路透中文網編譯提供)
路透紐約/新加坡8月2日電---發達國家債台高筑且人口呈老齡化,多年來經濟增長緩慢,這可能加速世界經濟力量對比向東部傾斜的趨勢。
美國面臨嚴重養老金缺口,“嬰兒潮”一代將上演“退休潮”,而美國國會在本周債務上限角力中,錯失解決該問題的良機。
目前美國經濟過於疲弱,不足以為年輕一代創造足夠的工作崗位,而沉重債務負擔最終還要由這代人背負。
在歐洲一些國家,年輕人失業率最高達40%,經濟學家警告稱他們可能淪為“失落的一代”。歐盟國家平均公共債務比例較2008年金融危機前高出20個百分點。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經濟學家Eswar Prasad指出,2011年發達經濟體人均負債2.96萬美元,預計這一數字到2016年將升至4.04萬美元。
2011年美國人均負債3.42萬美元,到2016年將升至4.91萬美元,而屆時日本人均負債更高達8.5萬美元,為全球最高。
目前一些財政問題要歸咎於2008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失業,並導致大量民間債務負擔轉嫁至公共部門。
這場危機爆發的時機簡直是糟得不能更糟了,恰逢“退休潮”席卷所有發達國家,醫保和養老支出上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發達經濟體如果公共債務不降至危機前水平,則經濟年增率可能因此被拖低逾0.5個百分點。不難預見,十年後,歐美很可能重蹈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覆轍。
但這種情況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德國在1990年代削減福利和失業救濟支出,並借此重振歐洲強國雄風。而加拿大和比利時也提供了扭轉債台高筑局面的範例。
但發達國家確實面臨嚴峻挑戰。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幾乎陷入停滯,周二數據顯示6月消費者支出為近兩年來首次下滑,未來仍缺乏明確的經濟增長動力。
在歐洲,盡管採取了削減支出和加稅等措施,但各國解決債務問題的能力仍受質疑。周二意大利公債收益率達到歐元區成立以來最高位,政府因此召開緊急會議。
而由於美國、英國和歐元區利率均已觸及或接近歷史低點,決策者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有限。
路透向全球經濟學家和政治學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倘若這些20世紀強國不能各自盡好本份,會出現什麼情況?
波士頓咨詢公司DecisionEconomics總裁Allen Sinai說:“我們的社會正遭遇中年危機,至于美國能否設法以合理的方式走出這種境地,目前還不得而知。”
專家討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未來數年,債務負擔將拖累歐美經濟增長,而美國要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問題,現在看來仍遙不可及。
*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前景正面,公共儲蓄水平較高,有潛力逐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重要消費市場,從而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但新興市場欠缺政治意願和經驗,這意味著西方國家還不會輕易退居次位。
*要消除當前的財政混亂,需要耗費很長時間。
安本資產管理(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Kenneth Akintewe說,就算美國和歐洲都能持續多年財政管理良好,也可能要花許多年才能將債務降至穩定水平。

**金磚國家的機遇和挑戰**
眼下,即便歐洲和美國經歷數十年的經濟緩慢增長,對亞洲的威脅也不會象五年前那麼嚴重。
雖然近年來亞洲對美國的出口大增,但對多數亞洲經濟體而言,對美出口在整體經濟中所占比例下降。
至于歐洲,亞洲在歐洲的重要出口市場是德國,而德國經濟增長相當穩健。
當然,亞洲要想確保經濟持續增長,最好還是寄望於亞洲內部。新興經濟體的家庭收入增長,推動中產階級隊伍壯大,他們至少能夠消化一些歐美消費者不再想買的商品。
基於中國“十二五”目標,2010年至2015年,最低工資標準將增長84%。
德意志銀行全球戰略師Sanjeev Sanyal指出,目前“金磚國家”人均收入仍遠低於西方水平,但若經購買力因素調整,民間消費需求已經相當於美國市場的93%。
“整個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如今能產生的消費者需求,已經可以彌補發達國家經濟停滯帶來的影響。”
他指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而中國和印度電影產業,用某些指標衡量,加起來已經可與好萊塢抗衡。
亞洲新興經濟體才剛剛開始發揮潛力。目前中國消費占GDP的三分之一,該比例不到美國的一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Pieter Bottelier稱,中國2008年迅速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展現了其潛力。這不僅讓中國經濟恢復動力,還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
但中國當前的優勢,較長期而言也可能成為弱點。薪資增長刺激了消費,但削弱了其作為世界低成本工廠的競爭力。甚至連中國的人口優勢也在消退,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這意味著未來五年內中國可能開始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這些大型新興經濟體在國內也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尚未準備好在全球政治或政策領域發揮引領作用。譬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選擇新總裁時,新興經濟體未能達成共識從內部選定一名候選人。

而中國對美國近期債務危機的反應,表明中國並不認同“超級大國沒落”的說法。新華社譴責美國未認真對待違約風險,稱這樣會連累其他國家。
新華社稱:“發展中經濟體將遭重創,全球經濟將再次陷入像2008年那樣的衰退,根源還是在美國,只是這次的情況可能要糟得多。”(完)

四個引誘傻瓜上鉤的多頭妄想論調

18:22 03Aug11 -《SAFT專欄》四個引誘傻瓜上鉤的多頭妄想論調
(本文作者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Jim Saft; 編譯 蔡美珍
路透阿拉巴馬州8月2日電---美國通過債務協議後,我們可以等著看那套老戲碼上演,各式各樣解釋說明為什麼投資人應該樂觀看多,儘管美國政治運作體系故障,而且AAA評級岌岌可危.
周一早上就已經出現暗示訊號,美國股市因為預期中的調高舉債上限協議消息而上漲,但不幸只維持整整30分鐘,最新數據顯示製造業景氣疲軟的消息後,股市轉為下跌.
不過,別擔心,對那些推銷希望題材的人士而言,沒有任何情況會糟到逼得他們撤退,所以,對於那些感到困惑的人,下面是一套方便好用的指南,談的是未來幾天你應該直接視而不見的四種多頭論調.

1 -- "企業狀況絕佳"
這是長期最受愛用的論點,主張的是,即使美國因為債務而面臨一點國內問題,也用不著擔心,美國企業現在已經全球化,能夠在無國界的領域大展身手.看看獲利就知道,雖然成長放慢,但企業獲利正處於歷史高位.此外,企業資產負債表顯得精實,雖然它們經營業務所在的國家及消費者有嚴重債務問題,但並未影響到這些企業.
首先,這個論點的假設是,儘管客戶的支出疲軟,企業仍然有辦法繼續創造獲利.這根本不是真的,而且政府及家庭支出縮減,會重重打擊企業獲利下滑,雖然會有一段時間差.
其次,全球化是一股強大力量,但企業沒辦法躲過即將到來的一波課稅.希臘政府的問題或許威脅不到蘋果,但美國政府的問題絕對會.

2 -- "資金很寬鬆"
這套謬論的說法是,看看利率是多麼低啊,這是具有強烈刺激作用的.而且,如果你很幸運還擁有良好信用,外頭有大量資金可以供你融資.對於有不錯投資構想的人,這將非常有利,等到經濟加速時,將會是噴發式加速.此外,所有那些對通貨膨脹的憂慮,現在都證明是錯的;也就是說,利率可以維持低位更久.
這個論調一樣是企圖讓個別企業或投資人脫離大環境的背景條件,而且這種論調無法成立.利率的絕對值現在是很低,但相對於成長率及產能利用率,利率應該要低更多.當然,利率無法跌到零以下,而且基於頭兩輪量化寬鬆的成果毀譽參半,以及所需要付出的政治代價,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美聯儲)推出另一輪量化寬鬆的意願應該很低.
債券收益率(殖利率)下跌不能看成是經濟成長的訊號,而應該是在反映經濟二度衰退的風險,而且很可能還有更多擔心淪入類似日本通縮局面的疑慮將浮現.

3 -- "新興市場會拯救我們"
這套多頭論調的說法是,沒錯,美國是搖搖欲墜,歐洲深陷危機,但新興市場仍然在強勁成長,將會帶動對原物料、糧食及消費性產品的需求.只要針對那些供應新興市場所需資源商品的企業進行投資,你就高枕無憂.
呃,根據最新的匯豐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調查,中國製造業現在其實是在萎縮,而印度的製造業成長幅度則是20個月以來最弱.
新興市場躲過全球經濟成長因素牽制的能力,不會比企業來得強,而整體的大情勢看來非常不利.看看英國吧,英國製造業也在步向衰退,因為拜撙節政策之賜,內需一片低迷,而美國現在卻顯然很想跟進採行撙節政策.再看看意大利,目前看起來岌岌可危,可能很快就會把它可觀的份量加入歐洲的通縮壓力.

4 -- "總會有人在某個地方賺到錢"
這個論點受到所有券商支持,是投資產業的原罪.它宣稱,世上沒有糟糕的市場,有的只是沒有能力善加利用市場機會而獲利的糟糕投資人.這種觀點極為誘人,它利用了人們自以為是的心理、誤以為自己特別具備常識的錯覺、當然也利用了人們希望致富的渴望.
這個論點的引申涵義就是,不管大環境多糟,你作為一個投資人應該要能夠和它鬥智,要積極地抓準市場時機.而事實是,你無法抓準市場時機;你的券商、共同基金經理或退休基金經理人也極可能都做不到.或許某個地方的某人可以做到,但我們不是永遠找不到,就是即使找到了也茫然不知.
說到底:全球經濟成長正在令人驚恐地放慢之中,撙節緊縮正在大行其道,而美國政治面及經濟面都是盡露疲態.看來,長達數年的低成長期已經條件齊備了.(完)